人形机器人打工新时代,魔法原子何以赢过特斯拉、Figure?
2024-12-09 13:04:02
  • 0
  • 0
  • 0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佘凯文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近几年有关机器人的科幻片是越来越少了,是因为观众不喜欢?还是票房不卖座?应该都不是,而是关于机器人的种种不再算是“科幻”,且往日的幻想都在成为现实。

前不久,国内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发布了一个人形机器人MagicBot“进厂打工”的视频,视频中一台台人形机器人不急不缓地分别进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无论是货物搬运还是精细抓取细小零件,亦或是协助产品质量检测,各类工作皆是手到擒来,让人叹为观止。

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生产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将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却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机器人进厂,成了大势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最初,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主要停留在理论和概念层面,通过电机、舵机和传动装置等机械部件实现基本动作和姿态。但随着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技术的进步,人形机器人进入了系统高度集成阶段,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动作和姿态,并具备一定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形机器人具备了高度动态和灵活的动作,以及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智能性。而说到人形机器人,波士顿动力的Atlas算是绕不过的话题,其凭借卓越的平衡和机动性,在工业生产中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另外今年来,包括特斯拉、Figure等全球著名机器人公司,都宣布了旗下人形机器人产品进入企业流水线正式作业。

像Figure公司与德国汽车巨头宝马合作,在生产线上引入 Figure02人形机器人,使宝马生产线性能和速度得到大幅提升。

又比如特斯拉,其开发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已在特斯拉工厂内部部署,用于搬运、浇水植物、移动金属棒等任务,展示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巨大潜力。

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的价值意义不言而喻。首先,人形机器人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它们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不受疲劳和情绪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运行效率;其次,人形机器人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虽然机器人的初期投资较大,但长期来看它们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此外,人形机器人还能够在一些危险或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替代人类,减少安全事故。

除了上述企业,还有许多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人形机器人,其中不乏国内的一批好手。比如前面所提到的魔法原子,魔法原子成立于 2024 年 1 月,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全球化机器人公司,别看它年轻,却是由国内著名清洁机器人品牌追觅科技生态链孵化,其产品覆盖家庭、工业、商业等多个场景,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都有着强劲竞争力。

当下,在许多领域市场竞争都不再是区域化竞争,大量行业从诞生开始就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人形机器人就是如此,这也使人思考那在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这件事上,到底孰强孰弱?

人形机器人打工,魔法原子又强在哪?

或许,在不少人印象中,人形机器人都是“花拳绣腿”,即便是进厂打工,也只是在完成一些简单的搬运工作。会有这类想法并不奇怪,毕竟过去的科幻作品中,机器人常被描绘成执行单一任务的工具。

然而,魔法原子的人形机器人正在颠覆这些认知。

1、从单体智能到多机协同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了特斯拉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打工视频,视频中机器人分拣电池干得那叫一个有条不紊,此外需要更精细的分拣鸡蛋,叠衣服等细活同样不在话下。

可是,整体来说特斯拉Optimus所完成的工作都只有一个环节,亦或者是使用同一台机器完成多个环节,比如完成电池分拣后,再将分拣好的电池进行搬运。是不是与印象中的工厂打工有点对不上?

没错,这是因为如今的工厂基本都是流水线作业,在每人负责一个环节的同时,也考验着各个环节的配合,这样一来才最具效率。对于机器人打工同样如此,除了要完成单个任务,还要学会协同。

这也是魔法原子人形机器人所呈现的最大差异,即从单体智能到多机协同。视频中MagicBot多机有序协同工作,一台机器人从生产物料装配点搬起物料箱,搬运至另一台人形机器人所在工位放下,另一台机器人能够从物料箱中抓取零件放置在生产设备上进行作业。

这么做带来的优势也很明显,相比传统复合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凭借其拟人的特性,对复杂环境的适应度更高,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和生产线布局,尤其适合3C、家电等需要频繁切换产线的工厂工作。同时,高自由度、类人操作等特性,让人形机器人能够帮助制造业提高产线柔性,降低工厂部署成本。

2、从单一工种到全能员工

多机协同之外,衡量一台人形机器人的价值,还需要看他能完成什么样的工作。若每台机器人都只能完成单一工作,那么其价值将大幅降低,诚然想要化身全能对于机器人来说也并不容易。

这也成为许多人形机器人公司攻克的技术难点,魔法原子在这一领域就有不小的突破。以物料搬运和产品质检两个场景为例,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模组设计,能否为人形机器人提供足够的扭矩和力量来搬运重物,会直接影响其工作能力。

魔法原子自研了一系列关节模组执行器,覆盖了550N.m 以下的多种力矩需求。只需更换不同的关节模组, MagicBot就能适应不同工作环境、进入更多产线乃至工厂。

另外,为了使人形机器人成为全能员工,魔法原子还为MagicBot加上了一双灵巧的双手,可以模拟人手进行捏、抓、握、提拉等基本动作,也可以使用十余种工具。再加上 MagicBot 利用头部视觉传感器信息、编码器信息,结合全身多任务协调控制算法,形成了基于 6D 视觉伺服和全身模仿学习的浮动基座操作算法系统,操作能力能够不断进化,进一步能满足产线不确定环境下需要精细操作的工作要求。

总的来说,在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这方面,魔法原子的MagicBot已有了媲美Optimus、Figure等“老牌”机器人的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尤有甚之。

魔法原子,找到人形机器人的出路

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中,“应用薄弱”或“商业化薄弱”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尽管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如何将其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实现商业化价值,一直是行业内的难题。这也导致了一些人对人形机器人的实用性产生质疑,认为它们不过都是“噱头”,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

而魔法原子MagicBot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赶超全球一线公司,是因为其对人形机器人应用落地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

首先来说,MagicBot的成功在于它找对了落脚点——一切为落地服务。魔法原子深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将其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MagicBot在设计之初就明确了其应用场景和目标用户,从而确保了产品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再就是其技术针对性,也是围绕复杂的工厂环境打造。工厂作业环境复杂多变,人形机器人想要在其中自由穿梭、平稳运行,对其感知、规划、决策和执行能力无疑是一大挑战。

为此魔法原子“软硬兼施”,硬件上通过配备多个不同类型传感器,而传感器的感知数据,会被算法融合滤波,从而形成一个虚拟的超级感知传感器,让MagicBot具备360 度超低盲区的周身环境感知能力及语义识别能力;软件上,MagicBot大量采用“合成数据”、“全身遥操作采集数据”、“三方模仿学习数据库数据”和“场景实时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并自研 MagicData AI 数据引擎。这套组合拳,让MagicBot就是为“打工而生”。

加上前面提到的,MagicBot所具备的出色多机协作能力。在工厂生产线上,多台MagicBot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复杂工作任务。这种团队协作能力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这种实际的应用场景和效果,让MagicBot在商业化道路上走得更远。

据悉,魔法原子公司计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推出新一代MagicBot人形机器人,并启动小规模量产,进一步推动工业和商业服务领域的落地应用。

总之,国产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凭借其创新的技术实力和卓越的应用落地能力,已经跻身全球TOP级领先的机器人公司之列,与特斯拉、Figure等国际巨头并驾齐驱。不得不说,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国产机器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更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话说人形机器人进厂已经走进现实,那么下一步一个身具智慧的全能管家“贾维斯”还会远吗?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